促排卵药有什么作用?
临床上,医生会通过药物来刺激卵泡发育,进而获得多个卵泡,通过人工方法完成取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目前常用的促排卵药分为两大类,包括口服药物(氯米芬、来曲唑等)和注射药物(尿促性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这些药物的作用都是促进排卵。 虽然这些促排卵药的药理作用基本相似,但是具体的使用方案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比如口服药物氯米芬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稀发月经、月经不调、痛经、高催乳素血症、男性不育症等疾病;而注射药物尿促性素则主要适用于治疗内分泌异常所致的不育。 如果患者使用促排卵药后发生了排卵,此时是否用药、用何种药物还要因人而异。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可能一次用药就能成功受孕,而对于一部分患者则需要增加药物剂量甚至换用其他药物才能妊娠。总之,用药与否及如何用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促排卵药的期间以及取卵之后,患者都需要严密监测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使用了促排卵药,也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获导多个卵泡的。 除了使用药物外,对于一些闭经或月经稀发但卵巢功能良好的女性,还可以通过刺激黄体功能来获取多个卵泡。
一般基础体温、激素测试、子宫内膜活检等检查看待生殖系统无异常,只是排卵不好,不成熟的卵泡无法自行排出,此时就应服用促排卵药,促使卵子成熟排出体外。
目前常用的是口服促排卵药,一般的开始服用3天,若无排卵,可再服5—10天,可维持用2个月左右,若无效,可考虑肌注HMG等。克罗米芬(氯万古霉素,氯烯咪黄素,氯米芬,克罗米芬,克米晨、密斯特、来曲坐复方去氢甲睾酮片)是常用的促排卵药。近年发现,中药香茸丸也有一定的促排卵作用。此外有报告用雌激素(炔雌醇)也有很好的促排卵作用,且妊娠率,流产率与氯米芬相比无差别,副作用也较少,可作为促排卵的首选药物。
促排卵药是周期性服用的,一般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每天50毫克,连服五天。服药后约14天检查基础体温,看是否已经排卵。如果仍未排卵,可于下一个月经周期开始时加倍用药。如果仍然无效,可以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排卵。
服药过程中,还应进行以下的检查:从药物治疗的第一个月经周期开始,就应从月经第10天起,每隔一天去医院检查B超中的卵泡发育的情况,判断有无排卵。如果已经排卵,可以从这个周期开始,在有排卵的4、5个周期内进行人工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