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体育课那么恐惧?
曾经有个美国学生,从小学习就很不错,但是最怕上体育课。后来,这个学生成了美国一家杂志的记者,当有幸采访一位曾在美国军校受过教育的人时,这位军人开初并不谈正题,而是问了一个奇特的问题:“你胆小吗?”记者不禁愣住了,因为乍一听这个问题,感觉非常突兀。
但是,接下来这位军人跟记者讲了他的一次经历:“我最怕体育课。每次上体育课时,都是心慌慌的,浑身没劲。人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觉得我没出息。但我没想到,后来在美国参军时,竟然让我终身受益。”听到这里,记者更是云里雾里了,不过很快,这位军人就解释了:“你难道没发现,在体育运动中,最需要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吗?尤其当你在体育比赛中,面临失败、面临极度困境的时候,你只有依靠你的意志力,才能最终突破极限,绝处逢生。“
当然,我并非让大家去上正规军训练。但我相信,每个人一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做一件总觉得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时,意志消沉、心烦意乱,而一旦看到希望,干劲倍增,最后取得了成功。为什么大家往往在体育课上最能体现出这些精神和成绩呢?因为人往往在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显现出最大的潜能。
曾有个著名的心理测试,让被测者从几米高的阶梯滚下来,然后在上面跑几圈,接着再爬回到高出地面几米的地方。这样来测试被测者在承受剧烈运动时,大脑的反应速度。结果表明,被测者在从阶梯上爬下来的过程中,大脑的运算速度要明显高于运动时。而类似的心理测试还揭示出这样一个结果:一个人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后,潜力会发挥得更好。
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设置不尽合理,甚至有很多学校取消了体育课。而学生们对上体育课也往往兴趣不大,原因有二:一是在学业压迫下,上体育实在感觉浪费时间;二是没有搞清体育的真谛,认为体育只是健身运动,没什么了不起,根本没必要在课堂上学习。于是,体育课渐渐变成了娱乐课。
可他们错了,当在考试的时候,当一个运动员没有训练时,当其面临一场真正大赛时,他会后悔没有多练练,后悔体力不济,没有发挥出最佳状态。如果这样,其结果往往是一场悲剧。所以,要想干出番事业,体力和相应的运动能力一定必不可少。
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学业压力太大,本人建议家长可对儿子采取“疲劳战术”;对女儿呢,则要“劳逸结合”,因为绝大多数女性到了30岁以后,体力难以比过男性。这里不是说女性体力不如男性,而主要是从女性生理周期等所决定的。
也许现在的学生不可能体会到这一点,但是,以后的他们会为今天的选择后悔的。因为当人生面临着几近极限的时候,当时的那股子冲劲,那种潜能的释放,会产生极其惊人的力量。而这种强大的力量,正可为未来的人生做着最好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