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体育新闻?

暴乐轩暴乐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这里有一篇2013年写得体育时评,发出来和大家分享,文中提到的网址和客户端已失效,但文中的分析与思路值得借鉴。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NBA中国赛在上海、深圳两地举行,以及CBA联赛的开幕,NBA在中国再度引起了热烈的关注。而在这之前,NBA因为莫雷事件和中国市场产生分歧,以至于NBA球迷群体之中出现了很大的分裂状态。以姚明为代表的一派支持NBA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认为中美两国人民需要彼此理解,文明是需要沟通的;而另一派则主张抵制NBA,甚至要焚烧球星海报,声讨NBA的不作为。那么,在如今莫雷事件逐渐被淡化,NBA在中国重启之际,我们是否还要坚持之前的观点呢?或者再问一个相同的问题,你如何评价周琦在篮网与火箭比赛末节的发球失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事实根据,根据2018年央视联合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体育观众报告》显示,美国46%的网民是篮球观众,39%是橄榄球观众,只有5%的人是冰球观众(注:NFL、NHL、NBA都在联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网民看体育的比例则远低于美国网民,其中仅5%的是足球观众,3%才浏览过NBA。可见,与美国民众相比,我国网民对体育赛事的了解与关注确实少很多。

其次,我们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由于网民数量的局限,任何一项体育赛事都不可能像电影、电视剧等国民级文化产业一样深入民心。为了取得巨大票房,电影必须降低观众的准入门槛,力求大众化;而为了满足更多的观众,电影也不能太过追求小众情怀而失去基本受众。同样,为了增强影响力,促进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竞技体育也必须走大众路线,迎合更多人的审美需求。于是,高水平竞技体育与大众媒体相结合,职业体育与商业体育相统一,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以NBA为例,其之所以选择与中国市场合作,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二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NBA带来了低成本拓展市场的机遇,三是NBA想要在亚洲寻找第二战场,分散北美地区舆论压力,四是中国市场对于NBA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正如前文所述,它代表着一种文化输出的尝试。无论是NBA还是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协会、俱乐部,要想真正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就必须全面考虑用户的需求,找准用户的切入点,实现用户的精准转化。他们在进行市场营销的时候必须面对这样两个问题:我是谁(Who am I)?我要怎样满足你们(How can I serve you)?围绕这两个问题所产生的营销策略,将会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走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