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茆,浮也。从水草声。一曰卑茆。”现代字典一般认为茆即今之苇草之类,多生长于水泽边。而古书所谓“茆”,除了指称现今的芦苇之外,还有三种含义:(1)指用芦苇或茅草编织的席子;(2)指用茅草或芦苇盖成的房屋、仓库等;(3)特指供祭祀用的竹制的酒器。
上述意义中的“茆”,古时写作“”。《诗经·豳风·九罭》有“九罭之鱼,鳟鲂”,郑玄笺:“鳟鲂,二鱼名,鱼身侧行,欲取之。”“九罭”就是用九种颜色不同的网捕鱼的意思。“九罭之鱼”,是指被捕捉到的鱼。这里“九罭”下的“鱼”,古代或写作“茆”。王引之作注就说:“‘九罭’,捕鱼之网。谓所罾之鱼,得大者鳟,小者鲂。”《楚辞·天问》有“鳟鲂,鳣鲔,何卒然?”王逸作注也说:“鳟鲂,二鱼名。”
以上提到的四种意义中的“茆”,都是形容词,形容鱼体侧行的样子。所以,古人把用来捕鱼的网称为“九罭”,用“九罭”捕到了鱼,这个“九罭”上的“鱼”,最初就写作“茆”。《诗经》里的“九罭之鱼”,《楚辞》里的“鳟鲂”,就是形容被网住后鱼的样子。 又由于这种“鱼”多长在水中,且多可食用,又引申出如下两种新义:
(4)水边长得茂盛的水草。 (5)水生植物。
由上述第(4)义再引申,又可表示“水流湍急”。因为在水流湍急处,很多这样的水草难以生根发芽。如唐杜甫诗云:“浅草才能没马蹄。”(《春夜喜雨》)其中的“浅草”即用此义。
由于这些水草大多生长在江河湖泊之中,又常绿不凋,故古人以为可以长年生长,因而又有“岁月长久,生生不息”之意。如明李东阳《贺升庵先生六十寿》的诗中有“寿域无穷自亘古,福门有路还长茅”。其中“长茅”用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