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和负债率如何调整?
提高所有者权益率有两种途径,一是企业不断地盈利、积累,这是从内部增加所有者权益。二是企业外源的权益性筹资,如发行股票等。
在实际工作中,资产负债率有无一个最佳标准?或者说多高为宜?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企业界看法不一,需要进一步研究,下面提出一些参考因素:
1、需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生产资本结构。如果该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有形产品,技术设备投资大,生产工艺复杂,其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数额大,这部分一般不能很快变现,如果权益的增长主要是这些非流动资产增加形成的,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权益的增加会带来流动负债的规模扩大,流动比率降低,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生产销售服务,这类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比例很小,流动负债规模小,企业风险小,权益的增加使流动资产增加,增强企业流动性和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越高,企业财务状况越好。
2、需考虑权益增长率的来源。如果权益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企业内源积累增长所致,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越高,企业实力越雄厚,财务状况越安全。
3、要与前若干年的情况及行业水平进行比较。
4、要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情况下,在销售收入增长的前提下,所有者权益增长率较高,企业财务状况改善。
5、要考虑企业的行业性质和经营风险。企业的风险不仅有财务风险,还有经营风险。如零售业,存货和应收账款是经常、必需持有的流动资产,而其他流动负债很少,带息负债更少,一般不会形成很大的财务风险,但经营风险很大,存货和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变现,或发生损失,将危及企业经营的安全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要考察它们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以及安全性,更多地要看流动比率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