凖字五行属什么?
“凖”字的五行属性,是古人按照象形文字的字形所进行的推测和定义。 现代汉字字体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古文字中有很多合体字,它们的行属往往是基于字形进行推测的。比如“音”字,古文字形体类似于“高字头上面加个‘日’字”,而“高”的本义与太阳有关。因此“音”的五行就被定义为“木”了;再比如“辛”字,古代写成“斤+辛”或者“辛+斤”,因为《说文》里有“秋也,万物收成。”所以辛就属“金”了……这种根据文字学中“象”的理论来定义五行的办法,现代汉字学界称之为“象数五行”或简称“象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人所谓的五行的“属性”并不是我们现在化学意义上的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概念。也就是说古代的“金”“木”“水”“火”“土”不是五种元素。这五点作为五行属性的概念,更像是“性质”、“类型”的概念。 打个比方,五行就像是一种抽象化的物质,它可以被赋予不同事物的“性质”或者说“属性”——这一点类似我们数学里函数的不定积分(具体可参考我这篇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24709)。
关于五行的这一特点,古代文献当中不乏记载——比如清人张仁熙在《五行详解》里面就说“五行者,木火金水土,是以水为阴中之阳,火为阳中之阴,金木水土,各有所位,各有阴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五行”概念是建立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阴阳家思想基础上的,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行”概念不完全一样。现在的“五行”概念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而且即使是在东汉,“五行”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五德终始”中的五行到“干支五行”再到后来的“纳音五行”……这些变化反映了古人的五行观念是如何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一步步演变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