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怎么加入美国?
之前网上有他儿子在美国留学的新闻,但不知道他本人什么时候去的。 这个答案应该比较符合题主的题意。 去年(2017)底,高晓松因为某节目中的言论被全网黑,骂他是美吹、精日。 其中有很多言之无物的段子,例如“三本的大学也能去斯坦福做交换生”;“美国人民生活比中国人优越得多”云云。 这些段子把高晓松推到了美国人的对立面,让本来就有不少人对他颇有微词的公众形象更加不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1985–1990s),高晓松是个相当活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那时候写的不少文章都很有影响力,代表作如《鱼翅与花椒》、《北京法源寺》等等。
这个时期的高晓松深受其父的影响,推崇儒家文化,支持市场经济,主张对外开放和全球化。 他反对以阶级划分社会阶层,认为这是一种历史倒退的做法。 他对国内一些自诩为公知的知识分子群体也很看不上眼,认为他们崇洋媚外,数典忘祖。 高晓松这个时期的文字里充满了对西方文明的赞扬和对本土文化的批判。 《鱼翅与花椒》里他这样写道: “我喜欢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消失的地平线》,我小时候觉得那是最好的小说……” 又比如他在评价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时语带讥讽的说: “她(于丹)讲了很多孔子的道理,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要有趣。” 再来看看他最新的言论。
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说》中,当被问到中美贸易战的时候,他说: “一个国家总爱跟另一个国家较劲,那这个国家肯定有问题…我们中国人喜欢跟别人较劲,咱们是不是也得反省一下?为什么别人老跟你较劲呢?是不是你哪里不舒服呀?你是不是有毛病啊!?” 后来他似乎也意识到这样说话有点太直,又在微博解释道: “我没有指责中国的意思,中国是我亲爱的祖国!我是指那些愤愤不平的键盘侠们,你们难道不觉得你们是网络暴民吗?…我不认识你,但我希望你平安幸福。愿永远相爱相杀的中国和美国人,一起变得更好吧!加油!” (『我并没有说中国不对的意思』——高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