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乒乓球什么勤?
饶裕最佳答案
说一个冷知识,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不一定知道得清楚。 乒乓球比赛规则有个特殊规定,就是每个运动员全场比赛必须击球20次以上(包括20次),否则算作弃权。因此过去老运动员一场比赛能扣杀一百多板(如马琳王皓),而现在的年轻人一场比赛往往只能击球七八十板(如许昕樊振东),因为球商越来越高,很多运动员都开始注重控制比赛,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失误,所以你看现在这种高球商的时代大家的比赛时长都在缩短,而以前那个小球时代的运动员(比如王涛张怡宁)一场比赛往往要打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
另一个关于乒坛神级人物邓亚萍的,是她退役后从清华开始继续学习的经历,她并不是像很多人一样只是随便读个在职研而已,而是经过严格备考考进了清华大学,和普通人考上清华的难度一样,不是仅仅比一般人勤奋就能考进清华的。
中国乒乓球队是世界乒坛的梦之队,长年以来称霸世界乒坛,屡屡包揽各种重大比赛的全部金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战绩,其强大的战斗力令人叹服,被誉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如此强悍的军队,却有一个“怪病”——内勤。在中国队,最害怕的不是在各种国际大赛中碰到日本队、韩国队、德国队,而是碰到我们自己的“暗箭”——队友之间的自相残杀。正是这种莫名其妙的内勤病,在我们的三大球都成绩平平时,拖了号称第一大球的国球的后腿。其危害程度和影响,不可估量。
“内勤病”的最典型的病例要数世界杯团体赛了。本是锻炼新人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大好时机,却一再葬送在内勤的镰刀之下。釜山世界杯团体赛,女团一路势如破竹打到决赛,对手是东道主韩国队。王楠独得两分,使中国队离冠军又近了一步。就当大家期待着张怡宁和李楠联手再取一分时,张怡宁意外失手,1比3输给了对方削球手金景娥,李楠也不敌对方头号选手金香美,结果使中国女队将冠军拱手相让。同样的悲剧在男队再次上演。老将刘国梁独取两分,孔令辉和马琳的双打也顺利取胜,使中国队也以3比1领先。在双打失利,单打又1比2落后时,刘国正面对刘国梁,却出人意料地连扳两局,帮助韩国队扳平了比分,使双方进入决胜盘。此时,孔令辉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战胜了韩国一号釜山,中国才勉强保住了男团的冠军。
然而,两支球队的内勤现象却并未因一负一胜而终结,而是愈演愈烈。接着举行的单项比赛中,女队的三名主力,竟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四名。最后进入冠亚军决赛的是牛剑锋和郭焱,都是国家队的“二流选手”。男队也上演了同样的一幕。孔令辉、刘国梁、马琳在1/4决赛中相继遭遇败北,而王皓、郝帅则顺利进入前四名并在决赛中会师,结果王皓加冕桂冠。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因为世界杯本是为奥运会练兵做准备的,这次奥运会的东道主是雅典,并不是釜山,并不是韩国!
釜山世界杯团体赛的结局还不算最坏,最坏的是2003年的第47届世乒赛。从表面上看,中国乒乓球队获得了空前的辉煌战绩——一举囊括了除混合双打外的全部五枚金牌,但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是“史上最怪”的一次世乒赛了,中国队包揽了男女单打的冠亚军和女双的三、四名,堪称内勤病的“大爆发”!
在世乒赛开赛前,中国队的一号对手瑞典队就遭到了沉重打击。瓦尔德内尔因伤缺席,佩尔森也意外出局,瑞典队在世乒赛前就被淘汰了,这给中国的对手韩国队又增加了压力。韩国女队在张希尔和金景娥被淘汰后,以尹在荣带领申雅静、邦敏赫为主参加了第二阶段的比赛,结果三名选手全败,被中国队扫荡一空。尹在荣先后败在王楠和张怡宁拍下,张怡宁和王楠会师决赛,王楠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女单冠军。然而,韩国男队在第一阶段就显示了强劲的势头,柳承敏连续击败孔令辉和刘国正,朱世赫先后将王励勤与邱贻可淘汰出局,两人和金择炫一起进入复赛。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对手全部是中国人。结果,柳承敏输给了队友王皓,而朱世赫和金择炫则先后败给了马琳,王皓和马琳会师男单决赛,马琳获得冠军。韩国在男、女单打上是“全军覆没”。
如果说在单打上韩国队还没有机会与中国队“短兵相接”,那么在双打上他们还是“殊死抵抗”的。申雅静和邦敏赫的女双曾先后战胜了两对中国搭档,并在半决赛中与牛剑锋和郭烨相遇,结果申雅静和邦敏赫以3比2获胜,进入决赛;男双朱世赫和吴尚垠也一再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