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上海银行?
2016年9月,为了实现“将上海银行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一流商业银行”的目标,上海银行启动了一次新的战略转型——由偏重于企业客户(C端),转向兼顾个人客户(B端)和公司业务(G端)。 为此,上海银行制定了具体的策略和路径: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业务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市场定位,围绕个人金融、公司金融两大板块,构建“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 “这个战略转型是上海银行自己定的调子,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我们要全面进军零售银行领域了!”一位曾长期工作在总行战略规划部门的资深银行从业者这样对《财经》记者说。 而在此之前,尽管上海银行的营收来源中也包含零售业务板块,但是从规模和占比上看,上海银行一直将其定位为“非主力业务”,甚至将其收入列在“其他”项目中。 有银行业内人员指出,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历来处于弱势地位,因为其客群基础相对较小。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这种客观上的劣势被进一步放大了。 “以传统业务来看,城商行在个人金融业务上很难有大作为,因为分支机构网络无法覆盖到全国。”汇添富基金评价部总经理马良对《财经》记者说。 但现在的上海银行却有意愿也有能力改变这样的格局。因为,其一,从市场份额看,上海银行的个人存款、贷款和理财资产规模都在同业机构中排着前几位,基础较为扎实;其二,随着这一轮战略转型的推进,上海银行正在大力拓展线上业务,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触达消费者,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销售,这有利于其快速抢占互联网金融的先机。 对于上海银行而言,更重要的是,此次战略转型明确了其主攻的方向,那就是个人银行部。
上海银行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劳动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负责管理上海的货币信贷工作。到了1993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授予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房地产信托投资机构及上海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法人资格,并分别注册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正式更名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浦发银行”或“浦发”。
1997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的银行。 经过多次增资扩股,截至2014年末,上海银行注册资本达到65.6亿元。 目前,根据监管要求,所有银行都要设置个人银行部,专门负责办理个人(含企业财务顾问)的借款、投资、理财等相关业务。但和大型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部相比,上海银行的个人银行部起步较晚。
“我们成立个人银行部的时间大概是在2008年或者2009年的样子。”一位接近上海银行的高管对《财经》记者说。 不过,上海银行的零售业务部门并非只有个人银行部一个。早在1997年之前,该行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零售管理部门——通联营业部,主要承接代理保险、证券和投资咨询等业务,并在全国各地派驻营业网点,开展业务。
据上海银行一位前高管介绍,通联营业部成立之后,该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增加了代理业务和经纪业务的科目,用来反映这些业务产生的利息和手续费收入,以及相关的风险敞口。从报表上看,虽然上海银行没有设立专门的个人银行部,但是在业务实质上已经实现了面向个人的融资和投资服务。
而在2016年的这次战略转型中,上海银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并将之定位于“未来增长的主引擎”。 按照规划,今后上海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将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全方位、一站式、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业务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流程协同、全渠道融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