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原因?
婴儿湿疹常见于1-3个月的婴儿,6个月后逐渐减轻,1岁后能够自愈,因为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头皮,所以也叫奶癣、胎敛疮。得了湿疹的婴儿皮肤会出现红斑、米粒大的小丘疹、疱疹、糜烂、渗液和结痂,不断搔抓使皮肤变厚,局部皮肤呈现苔藓化(粗糙变硬,伴有灰白色鳞屑)。孩子会感到很痒而出现烦燥、哭闹、睡眠不安、搔抓皮肤等现象,严重时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引起湿疹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湿疹多见于有过敏体质的家族,如家族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姨舅等亲人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或过敏性哮喘等疾病,孩子的湿疹发生率则会较高。
(2)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在母亲乳汁分泌不足时,用牛奶、奶粉、肉类补加饮食,容易发生湿疹。如果母亲进食鱼、虾、蛋、牛奶及肥肉等,也可能引起孩子的过敏而发生湿疹。
(3)冬季天气比较干燥,而且孩子洗澡过频(2—3天洗一次),使皮肤表面的油脂减少,毛发及皮肤干燥,皮肤失去油脂保护容易发生湿疹。
(4)在衣服的洗涤过程中,如果洗涤剂(香皂、肥皂、去污粉、洗衣粉、衣领净等)没有涮干净,这些物质接触孩子皮肤后发生过敏而引起湿疹。夏季孩子出汗多,不及时换衣服及洗温水澡,皮肤炎渍堵塞毛孔,易生湿疹。
(5)冬天孩子接触生煤球取暖(焦炭、煤气)的暖气片,春季和夏季外出(郊游、玩耍)或在家里接触花粉、柳絮、粉尘、宠物(猫、狗、兔、鼠)及其皮毛,引起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