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怎么计算?
1、将企业内部控制在五类(财务报告、业务、资金、采购、销售)、十要素(决策、执行、监督)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加以具体化; 2、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重要性(50%):该要素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大小; (2)可比性(30%):各要素衡量指标的设置是否具有合理的基础并便于进行对比; (3)可操作性(20%):指标设定是否切实可行,所赋予的权重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等。
3、本评估方法适用于上市企业、新成立企业或创业投资项目等,对于存在特殊经营情况的企业,需单独分析后确定其内部控制评价的分值。
4、企业自我评估报告中应当全面反映企业对各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结果以及由此形成的综合评定结论。
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理解为,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的部分审计工作程序。之所以强调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是因为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以确定审计风险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因此,如果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已经测试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利用在审计财务报表时执行的测试,对全部或部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
《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必须对自身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应当指出,企业这种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而且存在内部人员串通舞弊的可能,因此,需要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独立的评价,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应当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关键控制环节、重要缺陷和重大风险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