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为什么五行是火?

澹台钰桐澹台钰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赵”字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玩的文字游戏,其实指的就是“走之旁”(辶)。 “赵”字的金文: 小篆: 秦隶: 汉简: 可以说自秦一统天下以后,“趙”的文字形体基本稳定了下来。 那这个“走之旁”到底是什么呢?在汉代的通俗解释中,它被称为“昭惠”,意思就是光明、智慧的意思——其实也就是指代“火”。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示部》云:“昭,明也;慧,智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发现古文字中“火”“光”“照”等字形和“昭”的字形很相似,于是就开始了一个大“绕圈”——这些字都从“昭”。唐代学者颜师古注疏《汉书》时就说:“今‘照耀’之字皆从‘昭’。”后来的学者也都沿袭了这一说法。

不过,这个“走之旁”并不是“昭”。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昭”: 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昭”字(金文) 西汉印章中的“昭”字(汉印) 以上二图中的“昭”字,虽然也有“走之旁”,但是它的上面一个“日”,中间有横画,与“赵”(zhào)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这个形似“赵”的写法只是“昭”的异体字而已。那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异体字呢?可能就在汉字刚刚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时候,因为此时“昭”的本字形还保留在上面一部分为甲骨的字形,所以出现了很多以“昭”作主体,外加其他符号表示读音或意思的合体字。这就是一些现代汉语词典把“昭”归并在“赵”旁边的原因(即“昭”字左边的字都归到“赵”里)。

顺便说一下,现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赵”字,其对应的图形字体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赵”的简写作“趙”的缘故。古代文人往往把自己的作品镌刻在石碑上或者写在竹木之上,为了防止书写错误,他们在写完字之后,会在字的上边或右侧刻上一个简单的标记,这个标记一般是一个字的大写字母,用来方便校对。而这个字母正好就是我们现在的“赵”字,所以也叫作“校字草”或“校字标志”,如下图所示: 所以,只要看到上面的图形,就知道这个是“赵”而非“昭”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