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私有制吗?
是的。虽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未改变,但私有关系一直存在于我国的经济生活中 改革开放前,我们一直在计划经济的路上狂奔不止。在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模式下,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除了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纯公共事业单位外,全部采用集体所有制,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过是把原来的大集体分化成若干小集体而已。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先的集体所有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了,于是改革开始,首先是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这是集体土地经营制度的本质变革;然后是城市,先是国有企业实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随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民营资本进入国企)以及现在的国资混改,可以说,正是这些改革的实施,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和计划经济大一统的格局,形成了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当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所以,我国一直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机制以保证这一地位的实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拒绝其他经济形式的存在,因为“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受到历史条件制约的” 在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鼓励和发展私营经济并不矛盾,二者是在一个统一体中的两个侧面。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从根本上讲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对立的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不是指单一的所有制形式,而是包含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在内的所有制体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总和,它不具有“私”、“公”的区别。它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条件,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联产承包、混合所有制等,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是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实行“集体所有权与农户承包经营权相分离,分配按劳计酬”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实行“国家所有,公司经营,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中的党、政、工、团组织按党章、宪法参与企业管理”的实现形式。
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形式或方式把生产资料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劳动者连接起来,用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组织形式来安排生产、分配及管理的各个环节,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本身不具有“私”、“公”的区别,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既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私有制也有其相应的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