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瑶属什么?
“瑶”字的五行属性,在汉典网【字源】一栏中有如下解释: 《说文》:“瑶,玉之美者。从王,尧声。”段玉裁注:“此说甚误。凡言‘玉之美者’皆指色而言,如‘瑕’之属;‘瑶’之本义岂谓石之美者乎?且此六字为一句,‘美’下当别有‘之’字。”又解“瑤”曰:“本作‘琱’。” 由上可知,古时“瑶”同“彫”、“琱”(音diao)。“彫”、“琱”都有“琢”的意思,表示用刀雕刻。此外还有“雕”“琱”“珧”等字形相近的字。
在康熙字典的【集韵】一栏中,对“琱”的解释引用了李阳冰的说法:“古人名字标别,书于简策,以刀镂之,其形若雕。故从工。”(《古文字構形學》) 我查了下李阳冰的说法,他是在《篆文九种·集古录》和《古今篆文图》里提到过这个观点。其中《篆文九种·集古录·凡例》里说:“或问今之隶书,古无其字,如左传周诰,皆为古文,则古字体不可考矣。曰:古字未尝绝无其形也……”这段话似乎可以佐证上述汉典网的观点——“凡言‘玉之美者’皆指颜色而言”——即所谓的“古字未尝绝无其形也”,“形”就是指雕刻过的形状。
同样在《篆文九种·集古录序》里有这样的话:“至于秦焚灭书籍,汉字全无踪迹……后汉杨雄所著书,有古文四十五字……晋武帝太康年间,又得古字,合为八十余。魏曹羲所作章草,始变为真,则汉字又无人识者。至隋文帝开皇年间,世称陈阳子者,善识古字,帝令笔其字,编之以成篇。”这段话里提到了两个时间点——“秦始皇焚书坑儒”“隋文帝时”——这两个时间的距离大概刚好两千年,而在这之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金文”的时代,这些文字大都是刻在青铜器上的,用“刻”字似乎更恰当。再往前,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更符合“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