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如何定价理论?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了解股票的定价理论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因为不同定价理论间差异很大,而且很多理论已经过时或者不再符合现实情况,还有的理论本身就存在错误。 例如,之前流行了一段时间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永远反映着所有相关信息,因而无法低估或者高估。然而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在特定条件下,证券价格会出现显著偏差(Baker and Wurgler,2006;Lakonishok和Lee,1994)。“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可靠。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行为金融学。该理论认同传统理性预期经济学的绝大部分理论,认为金融资产的价格是由所有相关信息确定的,但是人与信息都是会犯错的。 所以金融资产价格会形成误差。
另外,行为金融学强调人的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人在对待风险与收益、对待自己与他人的信息处理上存在种种偏见及不合理的行为,这些信息都会体现在金融资产价格中,形成价格误差。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学习股票定价并无太大益处。投资者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评估自己对信息处理的偏误、培养理性的投资习惯。 而专业的投资机构与研究人员应该致力于理解影响金融资产价格行为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利用市场误差的策略。 但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定价理论”“博弈论”书籍和课程在科普市场上泛滥成灾,这类内容看似高深,其实很多都脱离现实甚至本身就有问题,建议广大读者擦亮眼睛,不要受谣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