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养殖梅花好吗?
“梅”字在汉语中有“萌”的意思,所以在早春开花的梅花是报春的开端,所以有元人周伯琦评价说:“梅,禀天地清阳之气所生,花先于草木而春开,实独后于群木而秋实。其质色香味,无一不洁;故以一花而统诸花之妙,无如梅也。” 古人认为梅花傲霜斗雪,冰清玉洁,凌寒独立,不趋荣利,因此常常把梅花比作品格坚强、正直的人。《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选用了梅花作为图案印制了盟书: “君子交绝,不出恶言。昭昭之日月,不可灭亡也。共历君臣之义,同兴兄弟之亲。太子受困,盟誓于长乐宫;刘备寄寓,志奋于鱼腹县。羽翼既成,世士论功。各图其志,永终为好。”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中也收录了一首咏梅诗:“梅,孤高之意。东坡曰:‘月黑林间见,夜明雪里寻’。” 这首诗借对梅花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品格——“吾人读东坡此二句乃得见之,可谓心文影相耳。然观子瞻平生襟韵,何一非林下风耶!”——作者觉得能够理解苏轼品格的人自然也是具有像他那样淡泊清雅的品性之人,就像苏轼的作品与他的内心是一脉相承的一样,读者从这首诗中也可以想象出诗人清高的品质来。
由于梅花开在冬春之际,所以古人在咏梅时往往暗喻着人生或人生的某些阶段——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评》说:“唐人好诗,多为近体,惟杜甫《绝句》九首莫可拟议。如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又云:‘清江一曲绕窗前,雨过前山绿似烟。桥边杨柳垂垂发,燕子飞来熟识家。’,意亦浅矣,而工矣,势疾矣,而巧矣。此乃入神之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七绝就是杜甫当时在成都写的组诗《绝句四首》中的第一首。这一首写的是成都郊外明媚的初春景象,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春天带给人的舒畅和愉悦之情。
第二首则是以雨后初晴的傍晚为背景,写了江面上轻舟徐行、两岸风景如画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感情。 第三首则写了诗人站在江边,看着远方飘过的船只,思绪万千的心情。 在这三首诗歌中,只有最后一首写的是冬天的事。因为杜甫流落到蜀地的时候已经是他人生晚期,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凌云壮志,只能以“穷年忧黎元,叹息双白鬓”自况,所以他眼中的春天也不再是那种朝气蓬勃的景象,而是带有几分苍老感和落寞感的暮春气息。
不过,这种情绪并没有掩盖住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前两首描写的生机勃勃的春天,还是后面两首写出的虽苍凉但不失壮丽的残春,都体现出杜甫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这也正是这首七绝成为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唐诗巅峰之作”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