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有过桥基金吗?

乌晨宇乌晨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各大媒体疯狂报道“华鑫信托”违约事件,涉及资金54亿,主要标的为“明日之星”系列信托计划。该系列信托计划投资于非银金融机构(主要是小贷公司),贷款期限半年,预期年化收益9%-10%不等。 这些资产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银行对这些客户的贷款一般都有抵质押、担保及连带责任保证等多种风险缓释措施。且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大部分项目都履行了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并形成了完整的决策记录。

但是让人费解的是,如此周全的风控流程怎么还是会出险呢?! 其实,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虽然目前华鑫信托方面表示正在积极协商解决相关款项,但据我了解,其实不少受益人一开始对于清偿方案就已经拒绝认可了;而更让人生疑的是,在已经暴雷的几项信托计划中,除了有一两项是因为融资方财务状况恶化导致逾期还款外,剩下的几乎全部都是因为融资方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发生了变更而导致拖欠理财款。

我想,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金融监管机构的银保监会对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非银金融机构的监管思路仍然没有完全跳出商业银行的模式——即更重视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而忽视了金融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所应该具备的风险管理能力。 所以,在这种思维定式的指导之下,银行对传统授信业务的风险管控可谓是严上加严,对贷款的发放也是慎之又慎。 但问题是,目前的融资类信托恰恰是在这种严监管的压力之下应运而生。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严格控制资管产品融资风险,确保金融产品“买入”和“卖出”信息的真实可靠,严禁通过设置复杂的产品结构掩盖实际资金来源或实质上的定期回购交易。 “华鑫信托”事件的爆雷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不排除还会有其他的信托公司踩雷,只是因为监管层要求信托公司主动披露重大事项的缘故,导致信息刚刚披露,就被市场所关注并消化。 至于未来的处置办法,恐怕也只有遵循市场化的原则,由司法程序来判定各方的责任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