咊在五行中属什么?
“龢”是生造字,根据《康熙字典》引《广韵》的解释: 和,平也、谐也; 咊,相和也。 显然,这两个都是形声字,“禾”为形,“呼”或者“何”为声。 从古文字结构看,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形容两种以上的声音(多指乐音)和谐。 所以,从五行的角度去探讨“龢”的属性是很可笑的事情——它不具备五行中的任何属性。
但是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五行来概括,所以后世的人们试图给这个字赋予五行属性和阴阳属性并给出了如下解释: 这种解释明显是不正确的,因为古代乐律理论中的五声十二律与今天的音阶没有任何关系。另外,古人所谓的阴阳指的是气候寒暖以及由此导致的物候变化,跟今天所说的阴阳完全是两码事。
此外还要指出的是,虽然很多字典都收录了“咊”或“龢”字并分别给了两个不同的注释,但事实上这两个字在古代是完全通用的,只是近代以来才被强行分而用之。
在造字上,“咊”字是以“和”为意用字的,表示“音声相和也”。在“咊”字中,“口”表示发音的器官;“禾”的初文是“”,本义为谷物抽穗,引申指粟黍类农作物。在甲骨文上,“”的字形有“”或“”等。从“”字形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谷物正在茁壮生长,渐次抽穗。古人认为谷物抽穗是“和气”所致,是吉利的表征。故“”又引申指“和气”“平和”等意义,后来就以“禾”字代指。因此,“咊”字有“和气谐调地发音”的意思,引申指“唱歌、吟诗”。“口”在天干中属庚金,“禾”在天干中属戊土、乙木。“庚”“戊”两者合化成金,因此,“咊”字五行属金;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咊”字还可以理解为“口”与“禾”相互和合、相互和谐,因此又可以认为“咊”字五行属木。
在现实生活中,因“咊”字属于生僻字,在电脑系统字库、字模中都没有被加载或设置,一般用“哥”字甚至“何”字代替。从五行的角度上讲,用“哥”代替“咊”,音义可以通用,五行也是属金。用“何”代替“咊”,在音义上不能通用,命理分析中应按“何”字命理取用,即其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