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五行属什么属性?

终家康终家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这个词其实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中几种基本物质的描述,这种物质是古代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于五种自然现象的分析:金、木、水、火、土。 古人观察太阳升起落入大地,把天空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方81°,合计360°,一年以360°计算,那么一年大约就有52个星期。古人发现,在大约52周年的时间周期里会出现4次冬至(农历十一月)和夏至(农历五月)。

每年冬至的时候太阳由北向南移动到最北点,夏至时则由南向北回到最北点;春秋两季的中间分别是春分和秋分,这个时候太阳位于正东方和正西方。在春分秋分之后,太阳从东方逐渐转向北方,从秋分开始慢慢走向南方。 在古人看来,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其他星辰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所以每个季节就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依次循环。每一循环就是一个甲子年,其中又包含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里包含了冬至、春分、清明、谷雨等节气,还有霜降白露、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等等。其中有些节气有着相同的名称,意味着这些节气的日子相隔不久就会轮换一遍。

在所有的节气中,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做“立春节气”,每年的立春是从农历正月开始的。而农历的正月份又被叫做“寅月”,因为“立”字左边有个“寅”字。 到了宋代,《梦粱录》就有了记载:“立春日,带毛兔入园,以青帛裹而投之,留后日以卜丰歉。”意思是说宋人在立春这一天会将用青色丝帛包裹的兔子投入园中,希望来年丰收的祈祷就这样开始了。如果青色丝绸露在外面,明年就是荒年;如果兔子被完全掩埋在泥土里,明年则是丰年。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 不过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所谓的“五行”实际上是指地球上泛指的各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金、木、水、火、土的确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五种基本元素。

而所谓“相生相克”也的确符合了现代科学的结论,而不是迷信的说法。 比如: 金生水——也就是指金属元素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金属氧化物。水生木——即水可以浸泡木头,使木头得以存活。木生火——也就是木燃烧产生热能。火生土——指的是高温下,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无机物,土壤由此形成。土生金——也就是说土地里有矿物,需要挖掘才能得到。

满玉霞满玉霞优质答主

用五音来配五行,宫音是土(黄道),商音是金(白道),角音是木(青紫),徵音是火(赤道),羽音是水(黑道)。用五方来配五行,土五行配中央,金五行配西方,木五行配东方,火五行配南方,水五行配北方。用颜色来配五行,土五行配白色,金五行配黑色,木五行配蓝色(即青紫色),火五行配红色(紫色是木色,并非火色,火是烈焰,赤红之色,决无紫色),水五行配黄色。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用以解释世界万物的演进、发展、生成和衰败的五种不同运动形态。金,是指向心收缩的运动状态;木,是指离心扩展的运动状态;水,是指由上到下的运动状态;火,是指由下到上的运动状态;土,是指平面横向的运动状态(或者说非定位状,指孕育这五种运动的母体)。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行则是指五行学说,即由这种理论所派生出的一整套思想方法和哲学体系。

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又曰:“润下作水,炎上作火,曲直作木,从革作金,稼穑作土。”《白虎通?五行篇》还把五行与五方、五脏、五色、五味及五时相配属,如“东方为木,色青,味酸,音角”。五行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有着非常深远的流传。现在有的地名、人名还用着“金、木、水、火、土”五个单字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