疒字五行属什么?

付灵茜付灵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疒”字的五行属性,历史上争论很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疒”字的五行属性是“病”,近代学者钱玄同等也持这一观点。但现代学者多认为“疒”字并非“病”的本字,它的五行属性应该与“病”无关。如李学勤先生就认为“疒”的五行属性应该是“疾”“病”的通假字[1];于省吾先生则指出“疒”的五行属性应该是“疾”而非“病”,理由是金文的“疒”文字形与“疾”的字形相近并且有“疾”的意思[2];而郭锡良先生则进一步指出“疒”的五行属性就是“疾”,因“疾”为肝所主而五色中又为青,所以“疒”属木[3]。

以上观点都是基于字形或字源进行推断的,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古代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对应五时(四季)、五方、五味以及五色等等。如《内经》中说: 心…在志为喜,在音为徵,在色为赤。肝…在志为怒,在音为角,在色为苍。脾…在志为思,在音为宫,在色为黄。肺…在志为忧,在音为商,在色为白。肾…在志为恐,在音为羽,在色为黑。 中医还认为五时、五味、五色与人体的经络也是有关系的。如《内经》中有这样记载: 春气在天为少阳,在地为厥阴,在人则为肝经……夏气在天为太阴,在地为少阴,在人则为心经……秋气在天为肃杀,在地为燥金,在人体则为肺经……冬气在天为寒冬,在地为积水,在人体则为肾经…… 中医学以五行中的某一行来类象五脏,实际上是将五脏平分为阴阳两部分,每一部分再各分属五行之一。如心属火,而又分为主神之心和血之心灵。

据此,我们可以将“疒”字的五行属性归结如下: “疒”属木是没有疑问的,因为它是象形字且像树木。但“疒”对应的脏腑器官却不是木所主的肝胆,而是属于其末端的小肠和胃。因为中医理论上木生火,心火上炎,故“心病”亦应归属于五行之中火所属的范围。

根据中医理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多为阳热之性”,所以“风热”也属于“火”的范畴。《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 “劳风者,邪气入五脏中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说: “风湿相搏,身体烦疼。”由此可见“风”与“湿”可以侵入人体的中焦脾胃。而“疒”字的字形正是像一个人躺在地上,这正好与“脾胃受伤,四肢萎弱”的病状契合。而且中医理论中土居中央,四方不滞,又所谓“脾不生金”,“金”指的是大肠。“脾胃”所在的中央位置与“大肠”所属的大梁之间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正如《内经》中所云: “食饮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笔者同意上述学者们的意见,认为“疒”的五行属性应该是“湿”“风”。只是需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湿”“风”,既指自然界六淫中的湿风和湿热,又指中医理论中之湿邪和风邪。

逄云淼逄云淼优质答主

这个应该属于偏旁部首,不是字的五行属性(当然,如果这个病字被用作名字的时候会有影响) 一般看偏旁,比如三点水偏旁的,就是水;土字旁的就是土的;木字边的是木等等,这是从字形上判断五行的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了。 “病”字作为偏旁时,它属火。 这个“病”字之所以能当偏旁,就是因为它的结构是“疒”字头(也是它的偏旁),“病”字本身并不做偏旁用,所以不能取名为带“病”、带“疒”或“丙”的名字。 所以题主还是直接买个好名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