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五行是什么?
“《广韵》云,‘鹿,礼部侍郎也’。则古者祀天地,祭先农之外,又必有鹿氏焉”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鹿》。 引自《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司命、风伯、雨师;命百官修礼仪,行庆赐,发徽音,宣文德,俾百姓昭苏,利还返本。”
郑玄注:“祈,求也。岁终祭祀天地,必报以大礼,若人君新立,祀天之礼,必请姓曰‘某拜见皇帝’。又祝曰‘高祖黄帝某,受命于天子,惟灵承启后嗣,臣今敢用大礼祠,称臣为谢’” 孔颖达疏:“此经但述正月上辛祈年事耳,其祀天地、风伯、雨师等,是谓冬至祭天地之日,周而复始,每年皆如冬至礼,不必正月上辛也。”
可见,古人是从冬至开始,一年里的每一天都要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而正月上辛正是十二月份的第一个辛日,刚好赶上农历新年,在明代以前,这一天都是举国同庆的日子。(清代开始,祭祀从冬至改为腊月)。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鹿这种动物,属于祭祀里的常客了。所以,李时珍说它“性温,味甘咸,无毒。” 《礼记·月令》中提到了十三个神祇,其中就有“风师”和“雨师”各一位。
汉代的郑玄对这两个神祇做了注释: “风师,箕伯也。位在南。” “雨师,屏翳也。位在西。”“王肃注曰:‘荧惑星,天也,主风雨者也’。”“刘昭注曰:‘荧惑星,天符也,主雾’。”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王肃注曰……”这似乎表明,汉代人已经认识到了风师和雨师的星象对应关系。 南朝·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四月……尝见道旁有石,镌字作‘雨师庙’。” 这说明,至迟在南北朝的时候,人们对风师和雨师已经有了明确的方位观念。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集·诸雨》中谈到雨师的时候,明确将风师与雨师合二为一: “雨师,俗称雷公。其状人身,头如鹤,披发,绿衣,足如龙尾,青色。右目赤,左目黄。喜食虾蟹。所执杖上,皆有蜘蛛网纹。”“风师,亦名飞廉。身似鹿,头似兔,马尾似牛尾巴,青黑色。四足无爪,生鳞甲。口内俱有刀锯,眼如电光。手执旗杆或柳枝,在空中飞舞。”
到这里,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答案了—— 木:鹿 火:南 土:阴(地)金:西 水:雨师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