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五行缺什么?
秦的五行缺水。五德终始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是古代某些帝王为王和禅让正当性的学说。这个学说认为,中国王朝统治的更替是与木、火、土、金、水五种德性相联系的。 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天下就是有德者居之,五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统治着世界。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很早就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五行家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同时它们也构成了世界的全部法则,万事万物的兴衰存亡,生长变化都是由这五个元素的相生相克的运动造成的。
历代封建帝王承袭了这个思想,把五德和王朝的更迭相附会,提出了所谓的五德终始说。秦朝以水德王,尚黑。这个水德的次第有两种解释:一是据《史记·秦本纪》裴骃集解引应劭曰:“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是兼水土行而从木德,一曰秦以周为火,克以水”。秦朝以周(火德)为所代替的目标政权,周属火德,木生火,火能克金,所以秦朝属于水德,以水能克火来证明秦朝能够取代周朝的政权。二是据《史记。封禅书》集解引虞喜曰:“刘向《五纪论》:周自后稷积德生弃,是木生火也。秦伐周,周以未央而亡。秋,金王,木臣,又火之子(受制于火),所以火德终也。木行用事,故曰秦得其终。于时斗元已入戌维,故秦以水德王。刘歆以秦因周末,继周为水耳。今汉乃秦之后,继秦为土德。是则周以火王,传秦有天下,秦行水政,而火数未尽,不得以水制(克制)之,故为闰位,故曰‘水土不好相沿袭。’”这个次第的解释实际上认为周朝虽然已经是火德,但火德的气数并没有用完,秦朝取代周朝还于理不顺,所以秦朝属于“闰位”,即间位,实际是火德土德间的过渡德位,而秦朝最终还是属于水德统治,这也说明周朝的取代秦朝是因为火德数终,火德被水德所克制才导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