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第的结局是什么?

樊若兮樊若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专政,由察举制向九品中正制转变,九品中正制在前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出身士族,有政治和经济做后盾,中正很容易品出这些人的人品和才能,由上而下推选合适的人才能够实现,由于九品中正制被士族把持,于是门阀制度日益严重,政治日益黑暗,中央的权利也不断的削减,逐渐形成分裂动荡状态。到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弊端已经显现,官吏的选拔主要依据门第的高低,而门阀专政阻碍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最终导致东晋大权旁落,被桓温篡掉。

随着国家的统一,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改变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于是发展到隋改府、州、郡、县学为“ 国子监 ”、“ 国子学 ”、“ 四门学 ”、“ 明法学 ”、“ 昭文馆 ”、“ 英童馆 ”、“ 道举 ”、“ 军功 ”八种入学渠道,学生一律统称学生。605年隋炀帝即位后正式确立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完善了科举制,实行考试取士的方法。后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完善科举制,使中国的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期。

士族,是“西晋至隋唐时期沿袭东汉以来形成的世家大族。他们世代垄断官位,出任高官显宦,故称士族或世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士族经历了从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东汉至两晋是士族的形成、发展和兴盛期,北朝至唐代是士族的衰亡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