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怎么上?
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师,我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课堂外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一、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我设计的每一个教学问题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而提出的。比如在学习了“百分数”这节内容后,我会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班有40%的同学已经订了目标,完成了计划,请你们分享完成目标的经历。”“你认为自己能否达到预定的目标?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很好地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交流,同学们不仅能认识到达成目标的重要性而且还能了解到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一个长方体盒子,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做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引导学生列式计算)如果要做成的盒子最大,你打算怎么做?最大可以节省多少彩纸?”问题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让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搭建思考对话平台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经常会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上课。比如在教学“圆”的内容时,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让没有准备好学具的同学简单介绍自己发现的关于圆的特征。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那些没有准备学具的同学也能将圆的一些特征展示出来。 在讲授新知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回顾旧知,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回顾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学生们不仅巩固了原有的知识还学会了新知识。
三、做好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每堂课结束前我都会花几分钟时间总结一下本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业布置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并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传递,而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我在教学中会充分注意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并用适当的手段加以证明或者是验证,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