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对价?
“价格”,这个概念太宽泛了——我们谈的“价格”可能是“商品价格”、也可能是“服务价格”甚至“劳动力价格”等等。而每个种类的价格形成机制又千差百异:比如,商品可能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其价格(如石油);也有可能像奢侈品那样,由有限的需求方集体决定(如钻石)…… 如果要细究的话,我们可以按不同的交易对象将“价格”区分成若干种类: 如果交易的对象是有限的且可数清的(finitel),那么这种价格的形成相对容易理解(虽然现实永远不是完美的这种情况):在供需关系的框架下,我们总能找到某种均衡解,在这个解中,交易双方的利益得到满足 。这种市场机制是经济学所推崇的。当然,现实中很多看似非市场的行为其实也可以在这套机制下得以解释(所谓“非市场行为”其实是这套机制无法有效运行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行为的根源在于市场和价格机制的作用)。
但这只是解释了“有市场”的情况下交易对象的数量有限且可数的情况。而现实中,我们经常面对的是“无限”的交易对象群体。对于这样的情况,古典主义经济学无能为力了。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各方难以达成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但这就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吗?难道无限的交易对象群体就要无条件地接受最高价者说了算的法则吗?有没有一种制度设计能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呢? 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真实问题: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如何在保持市场经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个人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