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一、 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学生读物的选择上很恰当。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阅读,感兴趣是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方面的文章,这样上课的时候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我个人认为趣味性的选材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而幽默的语言则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比如在讲授《杨氏之子》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出个谜语,谜底就是本文主人公的名字——杨氏之子。”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讲解打基础。
二、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在引入新课之后就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学时间,让他们去认真阅读,并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对于文章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找到疑点难点,这样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所以老师要在课前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做出标记,并向老师提交自己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解疑答惑 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时,老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采用集体探讨的方式,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先解决,然后帮助其余的同学。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集体学习等方式来达成目标。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去学习,并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四、扩展延伸,积累资料 学生在解决课内疑问后,可让其进一步拓宽视野,将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提高。可在班上组织一个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并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允许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以展示自身的亮点。除了口头表达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制作成PPT,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