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小学还是中学好?

幸友兵幸友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学区房,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最近,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短板提升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这个通知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各地在制定相关建设规划时,要统筹考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布局和建设问题;同时,对于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会加大力度调整力度。 这意味着,教育领域的公平,正在从“两个绝对”向“相对公平”转变—— 在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要努力做到“校校拥有好老师”;而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则要加大优质师资的流动,进而实现“处处有优质教育”的目标。 但是,我们讨论学区房的时候,往往只讨论了前一个目标,即如何打造一批优秀学校。但是,当我们实现了“校校拥有好老师”的时候,其实也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打造更多的优秀学校。因为,一所优秀的学校,除了要有优秀的校长和老师外,还需要有热爱学习的学生和负责的家长。否则,再优秀的学校也没有用。所以,打造更多优秀的学校,最终依然会落实到每一个家庭的头上。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还要坚持现有的学区房政策呢? 我认为需要,但需要优化。 我们现在所讲的学区房,本质上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留给我们的一个产物。在当年,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我们将所有的孩子按照学校划分成若干群体,然后在每个群体里再划分出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重点学校的师资、设备、经费高于普通学校,但学生却低于普通学校。

这样的做法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重点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数量而拼命扩招,导致班级规模越来越大,教师的教育资源越来越紧张;而普通学校却由于缺乏资源而越办越差,最后形成马太效应,优者愈强,弱着愈弱。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打破的学区房的雏形。

但我们现在的学校分级,跟当年有着不同的背景。如今我们需要面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收费的问题(虽然目前仍可以通过补课等途径解决)。如果所有学校都不能收费,那么学校之间的区别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无论是清华附中还是建中,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大学都要从0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就失去了打造优秀学校的动力。毕竟,没有哪个校长愿意花费精力打造一所名校。因为,不管他怎样努力,最终荣誉都归到上级教育部门的头上。这种劳动与报酬极度不匹配的工作,是无法调动校长的积极性的。 我赞成继续保留现有学区制度,但要减少其中不公平的因素。例如,通过摇号的方式确定生源,保证入学机会的公平;还有,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确保薄弱学校的利益,给学校发展带来动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