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副作用是什么?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夏枯草性味辛、苦,寒。归肝、胆经。功能清热泻火,明目,解毒消肿。用于高热,目赤肿痛,咽喉痛,高血压等症。 历代古书对夏枯草的评价都较高。《名医别录》载“夏枯草,无毒”;《药性赋》中说它“功同香附,能透表达邪”“消痈肿,散瘀滞”;《药品化义》也载“夏枯草,气温和平,味辛走散,入肝经……能泄能除热,至清至静,专散瘰疬痰核,主治劳热,目赤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夏枯草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多糖类等物质,其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抗氧化等功效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4]。
但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夏枯草也不例外。如果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其一,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其二,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其三,血液系统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其四,神经精神反应,如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其五,呼吸系统反应,如咳嗽、气短等;
其六,其他反应,如男性乳房增生、女性月经不调等。
长期饮用夏枯草茶还可能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偏头痛[5][6],即一旦停药就会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如坐针毡。这主要是因为夏枯草中含有黄嘌呤类生物碱,可干扰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从而阻碍钙离子跨膜运输所致。
由于夏枯草具有降压作用,所以低血压患者及年老体弱的患者不宜服用,以免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加重。孕妇禁用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