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的ID是什么?
演唱会就是演出主办方为了实现销售目标而举办的一种商业行为,它是由歌舞团、乐队或艺人等表演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表演活动,可以收取门票的形式来获得经济收益。 当然,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机构主办的演唱会,其收费的额度可能有所不同;一些规模较大的演唱会,还会根据座位远近划分价格区间,以使收入最大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消费者都要承担一定的消费门槛才能观看演出,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节目类型和不同演出时间的演唱会,其在售票方面也有不同的规律。
一.区域因素——北上广“霸榜”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导致观众的购买力存在着地域性的差距,因此区域对演唱会销售的影响较为显著。据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演唱会票房TOP5都为一线城市,其中上海占据三席。而在过去的十年间(2008-2018),国内举办的千场以上演唱会更是有76%集中在北上广3个城市,充分说明区域因素对于演唱会销售的重要性。
二.演出时长 一般情况下,演出的时间越长,观众的选择空间就会越大,他们会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看的演出,从而提高上座率;反之,若演出时长很短,即使观众选择观看,也会由于时间限制而看不够,从而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感,最终反馈到销量上。 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演出时长控制在观众可接受的范围,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演出频率 人都有惰性,如果长期不运动或者一段时间内频繁运动,一旦突然改变习惯,很容易产生身体上的不适,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边际效益递减法则”。同样地,当观众反复观看相同的演出,刚开始可能会因新鲜感的驱使而购买,但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加,购买的欲望也会逐渐降低。所以,演出方适时地增加场次,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者多次消费,还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