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的五行属什么意思?
“迎”字的金文写法 《说文》解释“迎”字为,“遇也。从见,京声。”段玉裁注曰:“此与‘应’同。当读如《诗•小雅•宾之初筵》之‘宴宴’、《郑笺》云‘欢好貌’者……按《曲礼》言‘毋不敬,俨若思;毋怠荒,举勿逃;毋骄,毋矜,毋伐,毋妄求’凡八事,皆谓接人于外也。今人犹称与人相见谓之见面,是‘面’与‘迎’通也……”可见古汉语中,“迎”“应”“面”三字相通。
再来看《论语·子路由》: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杨伯峻译) 朱熹《集注》日:“修,治也。慝,恶也。然非有恶而修之,乃恶未露之时,预先治其微,使不流于恶也。”(参考译文) 可见“修慝”就是去除内心深处的丑恶念头。那么,何谓修呢? 《周颂·清庙》:“烝烝皇皇,不显亦文。昭昭穆穆,至矣无不足兮!”毛传:“烝烝,犹谆谆也。”孔颖达疏:“此说文武之德淳盛。”又引《易·系辞》:“圣人淳其心焉。”可见“修”即修炼之意。
所以,“迎接圣上”不是单纯地去外面迎接的意思,而是要在心里去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品性得到升华——这其实就是儒家修身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大学》里有详细的阐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在儒家的体系里,修身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总结,然后重新出发,继续修炼自己,如此往复循环,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过程虽然缓慢而艰难,但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巨大鼓舞和力量。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真正的勇士。所以说,“迎”字其实蕴含了儒家修身之法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