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融中心多高?
2013年3月,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广州IFC”)正式落成。 广州IFC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项目东邻黄埔大道,西接冼村路,南近黄埔东路,北隔凤凰二横路,毗邻地铁APM线、3号线及5号线换乘点,交通非常便利。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由68层的写字楼和27层的酒店公寓组成,投资总额约50亿元。
建成后,将成为广州首个超500米地标建筑群 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在亚洲区仅次于迪拜棕榈岛上的两座塔。 广州 IF C 是香港汇德公司的最新力作,也是华南地区最新的甲级写字楼之一。
作为广州目前最高的写字楼,其内配备有全楼双层玻璃幕墙、双电梯厅、五层通高中空大堂、24小时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以及智能化的楼宇控制系统等。 广州IFC还采用了国际上最为通行的“租赁制”模式,单栋出租率超过7成,租户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互联网及现代服务业等多种行业。 在硬件设施上,广州IFC具备世界标准的办公空间,采用国际领先的节能技术和材料,拥有独立通风的空调系统,为租户提供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同时,大厦配备了高标准智能化设备,能高效管理大楼内部及外围区域的安全与防盗报警,全方位满足客户安全需求。
广州在历史上曾作为南汉王朝的都城,其城池与官署建筑均十分宏伟。北宋迁都后降为广东的省会,仍继续沿用前代的衙署。明代以后,广州成为我国对海外进行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以及手工业生产的工商业中心,清政府所设立的十三行垄断了全国对海外进行贸易的市场,使广州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现广州市的老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珠江之北的丘陵缓坡地上,是岭南地区传统的手工业中心与商品生产贸易集散地。区内珠江支汊纵横,河网密布。低处为岗、洼相间的台地,水田棋布;高处为起伏缓和的低丘,其间点缀着不少岗丘和孤峰。城市中轴线以中山路为主线,沿盘旋起伏的地势纵贯南北,新市区正在向西郊和北郊发展。
广州作为现代化的工商业城市,城区内主要分布着食品、纺织、机械、电子、造船、橡胶、化学以及传统工艺的轻工业。全市1990年总人口达489.5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为扩大对外贸易,广州市利用优越的地形条件,在沿江两岸及各支汊、河涌与沿海的沙田滩地上,陆续开辟了10多个海港码头,建成我国最大的国际商港。港区东起黄埔,西至芳村大冲口,江宽水深,陆域广阔,共有泊位66个,远洋船舶可由虎门经狮子洋直达港区各码头,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陆上交通主要公路干线有广深公路、广湛公路、广惠公路、珠江北岸公路及珠江南岸公路;京广、广湛、广梅汕等铁路从市区西侧经过,并在市区设广州火车站;市区内以电车、公共汽车、三轮车及出租汽车等为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工具。
位于珠江汇合河口处、三江入海要冲、扼守太平洋西方的门户的世界著名海港――港珠澳大桥边的香港,自1842年后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港口城市。1860年英人获得九龙半岛之后,随即在此扩展海港,又陆续圈塘,开平土地,扩大港区的面积;至19世纪后期,在海港的上下两区及九龙陆续开辟了10多个码头,港口的装卸货物量激增,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港与全欧最大的东方通商港口。
作为国际著名海港,香港也是我国、东亚、东南亚的交通中心与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转口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1990年全市进出口总值1398.3亿美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32亿吨。全港1990年常住人口总人口近570万,加上流动人口,全市人口已达800万左右,城市面积1106.6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不足20平方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号称“东方之珠”。
港口运输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了加工业和城市规模的相应发展。香港由传统的转口中心演进了加工业为中心的工商业大城市。香港现共有3万多家工厂企业(其中包括2万多家制衣厂),工业职工38.1万。在以香港岛为中心的传统旧市区中,工业以轻工与食品、电器制造业为主;在九龙半岛及新界地区,工业以化纤、电子、金属、机械、陶瓷等较重类型的加工企业为主。在工业化的推动下,香港成为我国及东南亚著名的旅游地与购物之都,平均每年到港的游客达890万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及国际上的旅游者。他们与本地人购物以首饰、服装等商品为最多。
香港的国土面积狭小而人多地少,使人口高度集中与土地资源严重缺的矛盾突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起,港府采取“上天”(高层建筑)、“下海”(围海造陆)的办法扩展城区用地。1968年,本岛上的最高建筑物“中国银行大厦”建成时的高度为147米;1973年九龙半岛上建成的“中信大厦”高达225米。从70年代到80年代,港岛和九龙半岛相继建成10多幢180~256米高的大厦。70年代至80年代,全港总共填海造陆8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