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色是:白、青、黑、红、黄,五行中的“行”字就是行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的“行”意思是:行、步也;从彳,表示人行。 这里的人行其实就是指人的步伐,也就是说人的正常步伐是有一定节奏的,这种节奏在易经中被称为“形”,这种有“形”的步伐用现代语言可以表述为:一正一反,一前一后,交替进行。这很像物理中的电磁波,也是一类具有周期性波动的东西。所以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悟到:自然界一切都在循环往复,变化不止,但又是周期性的变化,就像24节气一样,每一个节气分为三段,每段15°,每段又分初、中、末。正如天干地支组合而成的60甲子,每一组都是前一组的继续,而又相互区别。这就是《黄帝内经•灵枢》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的阴阳不是指阴盛阳衰或者阳盛阴衰,而是指事物的运动形式是阴阳两种状态或者说两种性质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在阴阳两种状态的不断地互换中变化的,当然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人体是小宇宙,自然界的阳气是从早上开始升发的,随着太阳的逐渐升高,人体的阳气也逐渐生发,上午是人体阳气最旺的阶段,此时阴阳处于平衡状态。中午阴阳各半,下午阴气渐生,到晚上达到极点,这时阳气开始收敛,到了子时(半夜12点)达到最底点,也就是夜半子时一阳升发之时。 由此古人总结出一天之中养生时机:“朝阳早起,晚卧起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古人还发现月有圆缺,潮有涨落,都有阴阳消长变化而成,于是总结出了关于月亮的十二节气-月令;同时也发现了大海的潮汐有周期性,得出了二十节的潮汐时间表,并制作成了“潮汐表”供人们生产生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