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笔画的五行?
这个简单,以李字为例: 右半部分是一个“子”字。 “子”字的笔顺是点、横、竖钩、撇、点(四点),五笔输入法编码为NNLL。 《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中“子”字的解释如下: 李字左半边是一个“木”字。 “木”的偏旁部首为四画,《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凡木字旁的字皆八画”,而《说文解字》中则认为这些字都为七画。 但实际上,上面提到的这些书都误解了古文字的结构,古文字学家已经证实这些字皆为六画。 为了考证这一点,我特意写了篇长一点的解答。
在甲骨文中很多字都是独立结构,只有一小部分才像后来的字形带有偏旁。像“子”“木”“本”等,就是独立结构的字;而“戈”“高”则是后来演变的带偏旁的字。 因为甲骨卜辞多为占卜记录,而不是象形文字或形声文字,所以难以直接分辨某些字的笔画数。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完整的金文(籀文)和篆文来考察某些字最初的形状,进而判断其笔画数。以“子”字为例,其最早的金文形态如“子”,显然比之后的文字简洁得多,因此可以认定其笔画数为六画。
金文与甲骨文不同,多具有整齐的笔画数。由此可以推知“木”字六画,“本”字七画。 “本”字后一部分为“禾”字,而在古代“禾”字多为单立,如汉字的“科”字。故此可以确定,“本”字七画。 有的字虽然从“田”,但初形与“木”无关,如“留”字。这种字在古代字形较为复杂,大多为一形多音,如“畴”字。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其有“木”部首就认定为八画。
“留”字今简化为“刘”。金文如“劉”,可见“留”字应为七画。 “川”字古字形为“川”,可见金文及小篆中都承认其为九画。 有的字,古人以为是一形多音,其实是一个合体字,不可分拆。如“高”字。古时“高”字上部为“圭”,下部的“酉”表示声响。合在一起表示声音“高”的读音。由于“声+高=高”,所以这一个字就全有了“高”的意思,因而这个字就是七画了。 以上只是对汉字笔画五行属性的一种猜测,并无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