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人见是什么生肖?
应该是蛇,在古书中记载,蛇是见首不见尾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有沃之野,叫曰‘沃之野’,周围其土,汉水泉流,众鱼游于其中。又有丘山,名曰”。 《海经·海外西经》中有“诸沃之野……凤皇卵,民食之。 又西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金玉。
又西二百里,曰干果之山,是多金玉。 又西五百里,曰先槛大泽,其中多椟龟。
又西八百五十里,曰诸沃之野,其中多玉,其木多桑。 杨柳之属,多冥羊、犀牛、白虎。 是山也,广员,无石而多木,大谷不可容舟。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名曰“飞鼠”。 “诸沃之野”多玉,所以这里应该指代玉和丝绸等宝贝。 人以玉为美,用丝做衣服,因此来描述一个宝贝。 但这里有个问题,古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描述的事物都遵循一个原则,距离越远体积越小,也就是越抽象。
如果这里指代的是一个人,那么他身高1米8;如果是代指一座山,这座山也就比座房子更大一点;但如果指的是一件东西,这件东西就微乎其微了。 但显然这里的“诸沃之野”不是指代一个人,因为后面说了许多动物植物。所以这些动物植物应该都是围绕“诸沃之野”这个中心来分布的,也就是说它前面提到的一切都应该算是这“诸沃之野”的中心组成部分,那么这里面的“玉”“丝绸”应该也是这一部分的中心组成部分,它们既可以是巨大的也可以是渺小的。 为了验证一下,我们再看一看这个“诸沃之野”在其它地方的描述。
除了上面提到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的一段以外,在《海经·中山经》中有一段对“诸沃之野”的描述。说它“帝尧台、帝喾台、帝舜室、禹穴在其间,信德修明而四海莫不宾服,风调雨顺,万物兴盛。”这里直接提到了“玉”,说明“玉”在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并且这里还提到了“禹穴”,虽然这里的“禹穴”并不是指大禹的墓穴,而是一种通假字,其实应该写做“羽穴”(夏商周的大禹时期,奴隶主把被征服部落的人羽毛装饰在旗子上作为标志)。
在《海经·海外西经》中这段文字又出现了“玉”,说明“玉”在这里仍然很重要。在《海外东经》中这一段描述的景物与“诸沃之野”的关系并不紧密,似乎有些离题,但经书上就是这样写了,我们也不能苛求什么了。最后这段文字又在提到“玉”,说明“玉”在这里仍然是重要内容之一。
从上述文字来看,“玉”“丝绸”似乎在这位作者心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应该可以排在首位了。而第一位通常就是“仁”或者“礼”,由此可见孔夫子说的“必有一得”是很符合实际的,孔子真是一个懂得“节操”的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