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五行到底属什么?
一、“雨”和“云” 首先,我们来看《说文》是怎样解释文字的形义关系的。 “雨”部第一句:“雨,水从云下也”(如图) 这似乎说明“雨”字就是形容云层中降下的水滴的。 但第二句就有点语焉不详了:“雨者,天地之津液,天地阴阳之气所生。”(如图) 这句话似乎又承认了“雨”的来源是天地之间的水汽。 但第三句却显然自相矛盾了:“地之所载,天之所覆,云气有水汽者,凡雨之类也。”(如图) 这句话分明是说“雨”是由地上的云雾气体形成的。 但第四句话似乎有又点承认第一句话的正确性:“雨者,天之下液。”(如图) 二者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接着来看“云”部的解说。
二、“云”字解 《说文》对“云”字的解释是: “云,卷云,山川之气,从厶。”(如图) 在段玉裁注里,“云”的解释又被进一步细化成三个小类(如图) 三、辨析 通过对以上文字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许慎认为,“雨”、“云”二字同音同本,都是形容从天而降的水滴的;
2.许慎认为,“雨”由天地间的雾气(或云气)形成,而“云”则是高山大山里的气流变化而产生的;
3.许慎认为,“雨”来自天空,而“云”则源自大地。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上述这些文字材料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对此,我的看法是:第一句话是正确的,第二句话是误解,第三种说法则是错得离谱。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首先,我们来看“雨”字在甲骨文中的形态如图: 从图甲可以看出,“雨”字中间有一短横,说明它在早期字形中写作“”。这个形状与“雪”“霰”等字的初文“X”极为相似,而与“云”字完全不同。 再来看“云”字在甲骨文中的形态如图:
从中可以看出,“云”字上面的横画特别长,而且两端的笔画弯曲而上翘。这种形状也和“雪”字的初文“X”很像,而和“雨”完全不一样。 除了甲骨文之外,金文中“雨”字也像甲骨文一样,中间有一短横。而“云”字金文中的形态与甲骨文基本上是一样的。 “雨”字由天地间的雾气和云气形成,而“云”字则是源于高山上的水汽。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客观性的。
再来看第二种说法,即“雨”是来自天空的液体,而“云”则是大地的分泌物。我们从上面图片可以看到,“雨”字中间的短横实际上代表的是一滴雨滴的形状。如果这雨水真的像一根棍子那样直的话,那它根本不可能落下,更不可能形成降雨。所以,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这种说法是相当不可靠的。 第三种说法问题就更尖锐了。因为古代中国本来就是农业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水平也很有限,所以,这种完全凭主观臆断而得出的结论是非常错误的。四、结论根据《说文》本身的文字学证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雨”由天上下降的液态大气组成,“云”由大地升腾的气态或液态大气组成;
2.“雨”是通过空气的垂直运动而形成的,“云”是通过水平的气流运动而形成的;
3.“雨”来源于天空,“云”来源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