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火如何共存?
这涉及到一个“水火既济”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易经》里有着详细的解答: 《易经·既济》彖曰:“既济,定也;其德刚健,履正持诚,以功名终。” 孔颖达疏:“此卦坎下离上,是为水火相济。水在火上,如锅内盛水。火在外边,如水在锅底。水本在上,而火在下,故为未济;水本在底,而火在上,故为既济。既者,尽也,济者,利也,有火有水,万物皆济,故名为既济。” 这是古人对于水火既济的形象解释——火在水下,水在火上,二者平衡融洽,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由此引申出去,古人认为凡事只要做到阴阳相济、刚柔并济、文武兼济、劳逸均衡等等,便可万事亨通。 比如《礼记·中庸》就谈到“君子而知教矣”,这里的知是指知道知止,教就是教化,指的是当仁不让、挺身而出的大无畏精神,如果碰到困难能够知进退,遇险滩能及时回撤,当然就会得到教化,也就是进步了。
再比如《周礼·地官·司徒》中提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刑正民,二曰礼典,以礼教民,三曰政典,以富禄民,四曰刑典,以刑恤民,五曰事典,以职治民,六曰贡典,以任使民。” 这里把治理国家比成了做饭,火是阳气,水是阴气,做熟食物是阴阳协作的结果。同理,管理国家也是如此,必须要阴阳协调,才能达成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