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丑化美国?
因为美帝国主义至今犹在,没有自废武功。 20世纪初开始,世界上的殖民体系进入了由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时期(参看《列国志~法国》)。当时亚洲除了日本侵吞了台湾和朝鲜南部以外,其他都被欧洲列强瓜分了。 美国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领土已经基本填满,又处于大陆边缘,缺乏殖民地资源,因而将目光投向了太平洋,把菲律宾据为己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美国主导下召开了巴黎和会,按照战胜国的逻辑,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解体后其殖民地被划给战胜国作为赔偿。而日本出于牵制苏联和争夺中东的战略目的,提出恢复侵华战争前的地位,即放弃满洲和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并要求补偿。这遭到了美国的坚决反对。
1937年,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时,作为拉洋人的“白皮猴子”,日本自然将目标首先定在了东南亚的英国及荷属东印度群岛。但当时美国的战略是孤立主义,既不打算对日宣战也不愿意给中英任何援助。甚至当香港被日军围困时,为了保持外交上的尊严,都不主张用租借法给英方以实质性的援助。
直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为了拉住日本人对抗希特勒以避免同时面对欧、亚两个强大的对手,美国才最终同意提供军事援助并派兵进驻西南太平洋岛屿,从而开启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之所以敢于主动发动太平洋战争,就是因为掌握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以及日本本身是一个岛国因而具有天然屏障的缘故。否则的话,日本的陆军再怎么精锐,海上战斗能力再怎么超强,陆海空三军配合再怎么无缝衔接,没有制海权也是无可奈何。
当然,日本本身的侵略性和凶残性也是值得肯定的。毕竟他们确实完成了陆军和海军从陆基到海基的转换,并且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
但是,日本在战略上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美国作为一个横跨两大洲的国家,不仅本土远离欧亚大陆且拥有丰富的海外资源和殖民地。这意味着无论日本在海战中如何击败美方舰队,美国都可以借助漫长的西海岸和庞大的殖民地体系持续供给战争资源。
更何况,日本在二战中后期几乎将所有的工业设施和资源都集中于本土和海军建设,这意味着美国只要登陆冲绳等日本列岛,切断其海上运输线就可以迫使日本投降。实际上,如果没有苏德战场和美日之战,先打倒日本再集中力量对付纳粹德国才是上选;即便先打德国,日本也可以从容不迫地继续拖延战争直到德国战败。但历史不能假设,日本既已战败,失败的原因就很值得深入剖析了。
日本是战败国,战败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从战略角度讲,日本自身在战争中的失误和战略规划失误无疑是致命的。先说失误,首先当然是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这对日本军民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使日本丧失了继续战争的意志。其次,美国曾在中途岛海战中重创日军,随后又夺占了菲律宾等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的实力。
最后,苏联的对日作战大大迟滞了日本的撤退步伐,如果日本尽早撤走关东军回援本土,说不定还能避免最终的空袭。再说战略,日本本来可以在英美主力开赴欧陆之前先行解决中国军队,这样既可以避免两面受敌又可以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然而日本却错误地认为中国即将亡国,所以决心利用英美的矛盾首先对付英美舰队,结果陷入了两线夹击之中。 如果日本先打下中国,或许局面就会改观。至少它不必在海洋战争中同时挑战美国和苏联。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日本自己犯下的错误必须由自己承担后果。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没有摆脱战败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