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后会出什么生肖?
在传统的周易理论中,一年被划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有十几个干支组成,形成六十花甲子。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为芒种,从这一天开始,北方的天气逐渐炎热起来,而在南方地区,却时常阴雨绵绵。 进入芒种,预示着仲夏的到来。此时阳气充足,万物生机盎然、繁茂盛壮。古人认为芒种是一个能生长的好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因此将芒种命名为“芒种”。 在古老的二十四节气里,每一个节气分三候,每候五天左右,共十七天,每一侯都有一种动物或植物,来象征这个时期的自然特点。芒种三候是:一候螳螂生;二候䴗(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1.螳螂
螳螂是中国传统动物里的“昆虫四杰”之一,另外三种分别是蜻蜓、蚱蜢和蚂蚁。它身体多为绿色,腹部有颜色鲜艳的花朵般的纹彩,很是漂亮。 螳螂善于捕蝉,在古诗文中经常被用来比喻暗中袭击的敌军。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用螳螂来指代叛军的诗词比比皆是。如唐代诗人刘商所作《螳螂》:“躯干虽非百尺杆,腰刀尚欲斩妖鸾。天教勇锐身先死,不使猖狂至暮年。”又如宋代杨万里写的《夏日绝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的烈日炎炎与“背灼炎天光”即是描绘了农民在芒种期间的辛苦劳作。
2.鵙(jú)
鵙是指伯劳鸟,又名鵙鸠、伯劳。这种鸟儿身体细长,以黑色和白色相间的条纹为底色,全身光亮剔透,颇有韵味。 伯劳鸟是典型的小凶残,性情暴躁,且嘴形酷似钳子,适合咬合、夹住猎物。所以,在古诗词中它常被用来描述凶狠之人或是表达复仇之意。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所著的《有鸟名鹆,色青黑而有光,其声悲急,时多候晓》:“梦得昔游灵隐寺,碧峰顶上有栖云。自言羽族三百姓,姓葛名仙名称彧。食柏饮涧修毛血,日夕闲眠惊睡乌。”“闲眠”二字将伯劳鸟嗜睡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们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宋代诗人张耒也有《莺啼序·春阴》一词:“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空耗。望江南、重游汉上,梦里曾见桃叶桥。”描绘了一个在异地思乡之人孤影自赏的场景。
3.反舌无声
反舌是无声的意思,指的是反舌鸟这种动物。因它在四月份的春天会发出婉转的歌喉,到了夏天反而没有了声音,故称“反舌无声”。 反舌鸟的外形与伯劳鸟有些相似,都是一身凌厉的黑色与黄色,只是体型较小,而且更加灵动。因为它在四月鸣叫,而被古人认为是春天的使者。因此在诗歌中它往往被赋予勤劳勇敢的品质,用来歌颂劳动人民。比如唐朝司空曙有《江村即事》:“钓艇归时带雨行,青山淡墨亦多情。浪侵亭殿黄昏后,风弄松篁昨夜声。”又如宋朝谢逸《浣溪沙·咏橘》:“翠袖殷勤陪唱酬,晚妆斜拔赛娥眉。酒阑歌罢两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