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状」字的繁体字為「狀」,拼音為zhàng。 從字形來看,「狀」似由「士」、「狀」兩個字組成。《說文》释「狀」為「士皃」,即士的樣子;同書又釋「士」為「二千五百家也」,則「狀」可解為由五百家士族合成的樣子。「士」「狀」合体後演變為現代漢字「狀」,字形與「士」「狀」二字均相近,且都含義相關聯。
而「土」本指泥土,而一切有形的物質最初皆由泥土構成,故「土」又有「底」、「基」之義。「基」又引申指「根基」、「根據」等意。 總結起來說,「士」、「狀」、「基」三字含有相同的義項,都表示人(或人群)跟事物互相聯繫的樣子,即我們今常說的「狀態」。這裡的“狀”是動詞,表示陳述一個事物的狀態。
在计算机字庫中,“狀”大多數字型中國標準字庫沒收錄,因此輸入這个字要用別的字代替,或調用大篆字體。 “壯”字在部分字庫中收錄了繁體字形,但為作爲異體字收入。 在古文字中,“狀”、“仕”、“右”、“執”等字都寫作“示”旁,表示與祭祀、示範有關的意思。如《詩經·大雅·緜》中有:“以繼孫孫,繼明承業,無棄爾勞。”其中的“繼”便是“繼續”的意思;而在《詩經·周頌‧黍離》中也有:“行邁靡靡,中心搖摇。”其“行邁”的“行”字便含有行走、移位的義项。 戰國時期,「狀」又演變為形声字,加聲母“z”並改為東部形旁的“丈”;小篆中的「狀」則完全变成了形聲字。秦簡中則常見“狀”“殖”(形旁為“禾”)混用情況,至漢代則多統一為“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