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什么五行?

鄂淼涵鄂淼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说文解字》对“书”的解释是:“著於竹帛谓之書”,这里的“著于竹帛”就是刻在竹片、木片上的意思;另外,《说文·部》中还有“篆书”一说:“籀书也。秦官,然则‘籀’者,史官超法之書也。”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的政策,把原来各国使用的不同字体改为“小篆”,又制定了一套比小篆更规范的标准字体——大篆(或称为“籀文”),由专门的史官来书写,后来这些用大篆书写的法书就被称为“籀书”。而据考证,我们常说的“石鼓文”“金文”等古文字也属于“籀书”的范围之内。 “书”的本义为文字,这里特指篆书和籀书一类的甲骨文、金文、大篆等书体。

2.《玉篇》曰:“文,彩也,章也,理也”。《六书通》中说:“凡物有貌有采,故曰文”;又说:“象形之为文,画成谓之章”。 在这里,“文”既包括抽象的纹理,也包括具象的形象。

3.《书经》中有言:“书不疾而不速,不尽而不毕”;《庄子•田子方》中也提到,孔丘见了老聃,“执礼甚恭,不敢快焉”,其中“书不疾而不速”中的“书”指的是说话、文章等的意思。 而《庄子》中所说的“书”与“文”的含义已经有所区别,“书”主要是指语言和文字两方面而言,但侧重于语言方面;“文”则侧重的是修辞,而非具体的词汇、语句本身。 在《周易》中,《系辞传》里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文言传》里也有类似的记载:“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弘毅,足以厚载;善俗,足以厚人。” 这说明,儒家学者眼中的“书”包含了所有的典籍,甚至可以说是所有学问的总称!因此,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孟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书”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畴,上升至一种学术理论的高度,同时也说明了“书”的另一个属性——“理”。 但是,由于“书”的概念过于宽泛,所以从唐代开始,人们一般将“书”的含义分为两种含义,一种是“文书”之书,另一种则是“书法”的书。

4.关于这个属性的解释,可以参见我的另一个答案: 如何看待李斯提出的“书同文”? 5.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奇怪,因为“笔划”本身就属于“字”的构成要素之一啊,否则的话你写一个“三”试试?“二”加一横是不是就成了“三”了呢? 所以我猜测题主的意思可能是问:为什么会有“笔画”这样的概念呢?

其实这要从“象形”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字只有单一的外形特征,那么它所表达的意义就会很单一或者根本不能表达任何意义。比如“日”和“月”这两个字,如果你要表示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只能分别画出它们的外形特点。但是这样一来,当“日月”结合在一起组成新字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麻烦的问题。 于是古人就想了个办法,既然两个物体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那我就把它们分开,然后再组合起来就行了嘛!这样就能避免出现重复的情况啦~不过这也导致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汉字都是上下结构的。比如说:天、地、王、玉…… 其实所谓的“五画”“七画”之类的说法,只是后人为了方便记忆和教学而归纳出来的,而不是说字一定要是五画、七画的形状才能算是完整的“字”哦~

云彩玲云彩玲优质答主

1. 《黄帝内经》中有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其中涉及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方代表);这里也提到了阴阳,这个与中医里提到的阴阳是两个概念了,这是关于宇宙的阴阳。 所以这里的天地万物就是自然界万物的统称——天南地北日升月落等等,所以这五行对应的是自然界中的五种形态。

2. 《黄帝内经》中还有一句话是“是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其中提到了智者的养生之道。那么其中的金水木火土木又是怎么来的呢? 金生水水生木,这是自然界的相生关系。至于土克水,土生金等这些关系又该怎么理解呢?其实古人早就给了答案。比如上面那句话中后面那句就指出了调和阴阳的关系,在后面的部分也有详细的解释说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