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贷款难在哪?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黄宗良表示,导致农民贷款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农民缺少有效资产抵押,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民缺少有效、足值的抵押物,导致农民贷款时存在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不够健全,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面对农户贷款时,出于风险和自身利益的考虑缺乏放贷的积极性。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户信用信息缺乏,且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在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价时面临极大困难。部分农户缺乏基本的信用意识,在贷款时存在钻空子、赖账等现象,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农户放贷的风险。
第二,农村金融服务长期失衡,金融供给总量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失衡,具体表现为:区域上呈现倒金字塔形,农村基层的金融服务网点与农业人口数量相悖,农业人口越多,金融服务网点越少。业务上存在结构失衡,存在重所有制、轻农户,重抵押、轻信用,重效益、轻风险,重短期、轻长期等倾向,金融服务功能难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特别是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第三,农村金融法制不健全,缺乏对农民的法律保护。现有的农村金融立法体系存在条块分割、缺乏整体协调的弊端。在处理金融债权与社员利益关系、农村集体产权与金融债权关系问题上,法律法规尚存不足,存在空白点和缺失。在农村金融监管上,缺乏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效监管的法律法规,缺乏专门的金融司法体系、信用体系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