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政府体育职能?
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办体育的目标无外乎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国家凝聚力、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要实现这些目标,体育就必须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政府就应当承担开办体育的责任,提供资金和资源保证体育的健康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体育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一切与人体运动有关的事务。因此需要政府介入的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竞技体育,也包括大众体育、产业体育甚至职业体育。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下,政府对各种体育类型干预的重点有所不同而已。[1]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价值而是向精神层面的需求转化。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政府举办体育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此许多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举办体育应该更多地体现为公共服务供给者的角色。
有学者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应积极开发老年健身、老年体育服务产品,满足老年人参与体育的需求;此外还应看到残疾人也是体育消费的弱势群体,应通过设立特殊的体育援助基金等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体育运动。还有学者强调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挖掘潜在的体育消费群体,有针对性地对特定人群进行体育补贴,以刺激消费需求。 除了关注消费者本身之外,学者们还提出了由政府主导搭建平台、完善配套政策等制度性体系建设的建议。如提出建立“政府主办、行业主管”的运营管理体制;或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又或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组建专门的国家级体育产业集团等等。
不少学者还考虑到国际环境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建议加强体育外交,打造体育文化品牌,提升国家形象等。 当然无论何种想法和方案都需要通过科学的论证和周密的计划才能实施,同时还需结合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而定,不可照搬他人模式。只要方向正确,相信通过政府和各界力量的共同协作,一定能实现把体育建设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快乐园地这一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