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涌是什么?
涌是广州地名,即流经广州的地名(或者河流)。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涌”的字义词性标注为:[潮]方言,水流。《现代汉语大字典》中标注为:[潮]水向前涌进。而实际上它并不是指向性非常明确的方言词。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河网密集。在地质结构上,珠江三角洲属于沉降型盆地,四周被山丘包围,西北有白云山、九龙湖,东北有牛栏岗和神冈,东部和南部分布着许多丘陵和台地;在地貌类型上属平原和丘陵,非常适宜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历史上珠江水系没有明显的干流概念,各个支流互不相通,河道比较复杂,所以“涌”其实是对这些支流的统称。
根据历史地理资料记载以及现在的地理实图进行对应分析,可以知道以下名称的“涌”曾经是或者现在是独立的河道:洪鹤涌、新市涌、平西涌、小北江、北运河、沙河涌、禺京池(今莲花山取水口所在地)、洛溪塘、乌涌等。另外有一些现在已经没有明显河道的断流或池塘,在古代也是重要的河道,比如文德路附近的万福庵涌、大南路的天主堂前涌、惠福西路的永庆坊涌等等,这些在清代广州地图上都有标示,但是到了现在基本都只剩下一个汇聚点或者干涸的河道。还有一些名字里面带有“涌”字的河道则不是以“涌”命名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名字来源于村庄名或者山名。
总之,因为“涌”在古代是指代模糊的方言词,并且用来指代的范围又与现今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进行古地理研究的时候还是要多加注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