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内外债有多少?
根据公开资料,我国的外债余额(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2013年10月底为4899亿美元;到2015年底,达到6275.17亿美元。 其中,长期外债规模为5233.0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68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82.5%,债务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以上(含1年)至10年(含10年)之间。 中短期外债规模1042.1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3.9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16.5%。 同期,我国国债余额为17.28万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增长12.35%。
还有5万多亿人民币的企业债券需要偿还,包括1.76万亿金融企业债券、1.98万亿房地产领域债券以及6800亿的地方政府债券等。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外汇头寸1.2万亿美元,较去年底下降845亿美元。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外汇头寸也就是金融机构持有的“流动性”,是应对客户提款的要求而准备的金源。 也就是说,如果外资大批撤离,国家外汇储备减少的部分,会通过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性”来填补。
当然,银行也不是无限供给“流动性”的。如果市场“缺钱”的情况持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央行会动用央行票据、SLF、MSF等来提供资金。不过,这些工具的可用额度都不算太宽裕,甚至可能会触及使用的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政府和企业对外负债以外,我国的居民也累积了一定的对外欠债。 《中国财富报告》显示,以2015年底数据为例,我国国民海外投资资产约为21.58万亿元人民,海外负债约2.65万亿元,对外投资资产净额约18.9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外投资资产中,境外证券投资资产高达15.96亿元,占比65%;
而在负债端,借款性金融资产达到了9286.68亿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35%。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的对外负债主要是借入的美元,而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则是证券投资,并且是以港股和美国股市为主。 在当前国际环境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回流的中资企业和国民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