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五行中属什么?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接触易经时间不长,但是觉得很有意思,易简单,却博大精深!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五行的概念是什么?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水火木金土和我们现在的五行土火木金水完全不一样(也许有人会说,金在中间,水和火在外面,这有什么不一样)其实这里的“五行”是指“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当然,作为五行的一部分,金木水火土自然具有人类的属性了,所以古人用这“五行”来类比万物,其中也包含了天体运行和季节更替,从而总结出一系列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比如农业,因为古代是靠天吃饭的)。
既然五行具有人的属性,那么它就能代表一切事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尚,什么是下?我的理解是,尚就是上面,也就是上流行,它代表的是天道,是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自然与社会规律;而下行就是下面,属于特定区域和时段的特殊性,它代表了人道的特殊性以及不可普遍性与超越性。五行也是如此,金木水火土,它具有大自然的属性,属于尚,而仁义礼智信则具有人的精神属性,属于下。因此老子说,“故道大,天大一,地大人多”(《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中?我的理解是阴阳平衡,中庸之道。我们知道,自然界存在阴阳两种力量,任何一方过强都会破坏整体的和谐状态,所以老子说要“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儒家提出中庸,太极图中间那一圈也是象征着阴阳平衡。同样,我们在认识世界和使用世界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既不能任其自然发展无所作为(因势利导而不妄为),也不能人为强行干预(如焚林垦殖和过度砍伐)。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就很好地概括了这种状态的难以把握,所以我们只能用“大道”去努力追寻,而不要试图具体掌握(这也是老子为什么要弃“仁”的原因,因为“仁”是人之“欲”,是有偏差的“执”,会伤害大道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