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水为什么是黑色?
黑字本义为染成黑色的丝帛,后引申出颜色词义(如墨、黑板等);又指与白色相反的色彩性质或状态(如黑暗、清黑、黑洞等);再又特指水。 说文解字曰:“相背也。北人之言,谓相反为背”。许慎解释的非常清楚明白。所谓“黑"就是与水相对之色——白。故《易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二气相交而成,因此有了黑白两色的区分(参见马王堆帛书《易经》)。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即无极,“二”即太极、阴阳,“三合而章”,即天地人三才,也就是三个基本层次。 可见所谓的“五行为金木水火土”是建立在“三才论”的基础上的一个类比关系而已.其中没有“天”“地”的影子! 其实这个体系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时期。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和“㕣”两个象形文字来表示水和火。到了周代金文中这两个字的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读音却是一样的——“黑”(见图1a、b)。由此可见在古代汉语中“黑”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火”的本义是指燃烧物所发出的光和热;“黑”则是火的颜色表现。这种联系在今天的方言中还保留了下来:例如湖南南部地区的客家话中就有“火黑”(意为天黑了)的说法。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儒家典籍之中。《荀子·非十二子》中有:“尚法而无法,下修礼而好义,则桀纣幽厉之所以乱也……不知礼仪之文,然犹吾弗敢息也,唯敬是,故天下莫然若一,灭国弑君有之都”。此处的“五行”指的是五种不同等级的社会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平民百姓以及奸臣佞贼。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异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来进行活动。但是这种观念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甚至遭到了某些人的反对。直到汉代才被正式确立起来并在之后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之一。
至于“水”为何为“黑”呢?我想大概是因为古人看到河流湖泊中的泥沙被冲走只剩下清亮的河水时联想到了“黑”的颜色吧?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古代人们常用黑色作为祭祀祖先时的祭品,所以用“黑”代表“水”以示尊敬(参考于《礼记·中庸》)。综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