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人结局?

万也鸣万也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美酒,有明月,还有影子相伴,李白写得太悠然自得了。可是,这样的夜晚,对于张生来说却是一个难眠之夜。

张生原本是个穷酸书生,为了求取功名而劳苦奔波,眼看一年过去了,仍是没有个着落。这一天,他走到华山脚下,天已昏黑,无处可去,就准备在那里将就一宿。正昏昏沉沉快睡着时,听到身边有人幽怨地长叹。睁眼一看,是个青衣女子。张生问为何在这里哀叹,女曰:“夫君远行,我却要离别这里,故此伤心。”张生听了这话,突然心中一动,这是缘分哪。便强压住心中的喜悦,对女子说:“不想在此碰到小姐,小可恰有多情芳草,愿送与小姐洒泪,让小姐慰籍离别之情。”女子接了草,只觉缕缕幽香扑鼻,沁人心脾。张生立刻又折了一小截,卷在手指上长叹道:“恨无良缘,使不得手自缠缚!”

话还没说完,女子突然脸似飞霞,羞答答地对张生说自己名叫莺莺,是相国之女,因父母双亡,被兄长收留。如今,她自嫁给琴操同学张茂叔为妻,不料夫君竟在前往上京应考的途中不幸病亡,莺莺哭晕过去数次,终是不可能挽留,只得让兄长备好兰舟,自己乘船回乡。刚刚来到此地,欲要寻一幽静之所暂住,让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不料遇到了张生。说着,莺莺拿了一个小包,从里边拿出一个香囊,将多情芳草装入其中,然后递给张生,嘱他贴身收藏。张生也不多言,忙接过来,藏于怀中。

从这一刻开始,张生的命运似乎好了起来。他先是科考得中,然后赴任晋王府掾史。几年之后,又调为河北参议,一路飞黄腾达。然而,张生却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心里始终记挂着那个曾经和自己相依相伴的莺莺。于是,打着为母亲请安的名号,张生回到了梦中见到的那条小河,也回到了那座小船,那个让他朝思暮想的地方。

故事至此,本已尘埃落定,却出乎意料地有了转折。一到那儿,他便见到了倚门而立的莺莺。两人相见,彼此惊问:“当年之约,为何失信?”原来,张生自与小莺莺分别后,便去寻了媒婆,希望能说成这门亲事。怎奈提亲遭到了莺莺兄长的强烈反对。一怒之下,张生将莺莺强抱上船,要私定终身。正当两人亲热时,却被莺莺的哥哥发现和仆人追了上来。追赶中,张生仓皇逃脱,翻船而溺,才逃离了虎口。

经过这番波折,两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逢。两情相悦,不可一方。莺莺说:“休嫌草舍栖迟,但喜同枕鸳梦,何须黄金屋中,始做夫妇?”见张生还有些犹豫,莺莺接着说:“倘不忍抛离,既来了,不可复去。”就这样,他们的婚礼省略了任何仪礼,两人草草成婚。他们的情,他们的爱,把人类最完美的理想爱情表达了。

第二天,张生要离开这个地方。莺莺拿了一个香片袋交给张生,嘱他贴身收藏。临别之时,两人泪眼相视,执手惜别。当张生骑马渐远,莺莺把手高伸,双眼望穿,直到那黄色马影再寻不见,她才转过身,急步回房。

重回绣户,垂罗帐,枕鸳衾,温香在,熏风细,在灯下,玉容如水,脉脉含情,双珠露莹莹,两蛾衬黛青。心事浩茫,细诉知谁听?春宵一刻值千金,今宵无乃太伤情!

情,是张生和莺莺的共同主题。为了这份情感,他们不惜违背礼教,冲破世俗观念,私定终身。为了这份情感,莺莺放弃了荣华富贵,选择了“草舍栖迟”。为了这份情感,张生数次考而不第,要忍受离情别绪,却仍要为莺莺而坚持。为了这份情感,张生即使再犹豫、再挣扎,却也终是对莺莺俯首称臣。如果没这份情,也许张生和莺莺只是偶然的相识、相怜和朋友相待。如果没有情,张生便不是以“莺莺丈夫”自居了。而莺莺更是不会为张生改变个性、改变生活,甚至是对她自己、对家人做出了许多违背常理的事情。但正是有了这份情感,使得他们的人生色彩变得丰富,变得美丽。这份情感已超越了世俗的标准,成了他们活下去的坚强的支柱。然而,在张生多次应试不中,回家后欲抛却乌纱,携莺莺浪迹天涯时,莺莺却提出了分手,因为她不忍心让丈夫穷困一生,也不愿因自己的情爱而影响丈夫的前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莺莺的这次分手,是对爱情的牺牲,是一种至爱无私的体现。它体现了这个生活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小人物的无可奈何。也说明了在封建的社会里,一个人即使有情,有爱,却无法跨越整个世俗社会,跨越门第、权威和“命运”的不甘心。

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张生在悔恨、失意中渡过一生。临死时,还唱着《梧桐叶》的歌,伤伤心心,念念不忘地还是莺莺。而小桃花依旧,绿铺窗,香满纸,泪痕血点,洒在秋池。莺莺生死未卜,她的香片袋仍然珍藏在这世间,仍在等待一段美丽的传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