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好几个月了?
中医对干燥综合症(症)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医书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燥证”的记载。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介绍了治疗“口燥”的中药处方,其云:“治口燥咽干胸满。多因阴虚热气熏蒸而得。宜服竹叶汤。”并介绍此方由生地、玄参、竹叶、甘草等组成。
宋代王怀隐等人所著的《太平圣惠方》中亦载有数则治“口燥”的药方,其中一药方的组方为:麦冬一两半(90g),石膏炒黄两半(120g),甘草炙微赤色一半(30g),人参去芦三分(6g)。 明代李时珍所著之《本草纲目》中有“生津润燥”之说,并介绍了药物银耳及其食用方法以治“燥症”;此外还介绍了食物中的“蔬食”能够“解烦渴,利小便,润燥活血”。可见我国古代医家在研究和治疗“燥症”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口干、口苦、咽干这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症状,而且出现这些症状后很多人都会认为是上火所致,所以通常也就喝点三黄片或者清热茶就过去了,可实际上中医的津液耗损是会引起口干的,而此时若是还是采用清热泻火的方法调理的话无疑是火上浇油。
津液耗损而引起的口干需要通过滋阴生津的方法进行调养,而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个生地麦冬汤,就是很好的滋阴生津、清热养阴的食疗方子。
生地麦冬汤
准备干品生地黄20克、干品麦冬15克、干品玄参10克、鲜藕200克、粳米30克。将前三味中药用水泡1个小时以上,然后大火烧开后煮30分钟,之后滤渣留汁液备用。
鲜藕去皮切碎榨汁备用。将滤好的中药液汁加入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先大火烧开然后调到中小火炖2个小时,然后把鲜藕汁倒入,混合均匀后再煮沸就可以喝掉。每天早晚都喝一次,坚持服用15天。